2019-3-21 19:57
宅~有何不可
英國“脫歐”公投1000天:隻有“黑洞”沒答案
原標題:“脫歐”公投1000天:隻有“黑洞”沒答案
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
新華社記者韓樑 葉書宏
3月21日,是英國“脫歐”公投結果公佈後的第1000天。“脫歐劇”上演瞭一幕又一幕,答案仍在風中飄,引發人們深思。
英國首相特雷莎·梅日前已正式向歐盟遞交延遲“脫歐”信函,但隻有得到全部歐盟成員國批準,“脫歐”才能推遲。癥結在於:一方面,歐盟並不會無條件同意推遲“脫歐”,即便同意推遲“脫歐”,分手協議到底改不改、怎麼改又將引發新一輪博弈,變數很多;另一方面,英國議會表示不會就沒有實質改動的新協議再次投票,從程序上把梅首相逼入瞭死角。
當下的“脫歐劇”,似乎進入瞭即興表演階段,結局越來越難預料。拋開對結局的關註,人們看到,英國社會已顯露疲態,民?對政治機器的疑慮在增加。“脫歐”進程正演變?一個巨大的政治“黑洞”,吞噬著本應投入發展和民生的資源,讓國傢運行的重心發生偏移。
黨爭激烈、民意分裂的當下,“脫歐”議程被異常複雜的政治決策程序綁架。政府想佔據主動,議會卻不甘權力旁落,雙方彼此牽制。在這個充滿瞭“暗物質”的系統裏,政治機器喪失瞭推動變革的動力。
一個分裂的社會,一個弱勢的政府,一個“糾結”的首相——在一團亂麻的“脫歐”政治現實裏,英國人越來越感到茫然無措。有人說,英國的民主病瞭,各政黨在“脫歐”問題上陷入瞭莫衷一是、四分五裂的“死循環”。
英國“脫歐”,如同棱鏡,折射出西方世界諸多問題。從歐陸到北美,一些西方國傢的政治體系裏,黨爭凌駕於國傢社會利益之上,導致決策體系失效,難以產生服務於民?的積極力量,無力推動符合國傢長遠利益的根本性、長期性變革。
如耶魯大學政治學者戴維·梅休所言,政客們即便想作?,?瞭獲得儘可能多的支持,如選票和資本,也很難拿出勇氣開出“苦藥”。
1000天之前,不少英國民?冒雨出門投票。他們以?隻需按下一個?動鈕,政治系統就會自動完成程序並給出答案。沒想到,事情遠非這麼簡單。
“政治精英”們還在無休止地辯論,民?已經用自己的方式抵制“黑洞”瞭:英國“脫歐”進程不斷暴露出體制的缺陷,激發瞭民?的反思和改良意識……西方不少學者開始意識到,需要一次深層次的社會變革。
然而,問題在於,深度分裂的民意還能重新凝聚共識嗎?西方能否從其他優秀文明中獲得?示,實現自我超越和革新?
這些問題的答案,如同英國“脫歐劇”的結局,依然在風中飄蕩。